从蓝领到金领,各个阶级的超级英雄全部沦为AI的阶下囚,他们将如何放下成见,联手逃脱?
日据时期的上海风起云涌,中国的超能力者要如何扛起正义的旗帜,合纵连横,抵御外敌?
一面是被正义英雄联盟追杀的“女魔头”,一面是与青春期女儿的关系日渐紧张的单亲妈妈,
这位超级母亲要怎么平衡自己的双重身份?
一个叛逆的小姑娘如何在超级英雄职场里寻找自我定位,完成考证的目标?
……
虽然各种各样的超级英雄早已霸占了我们的屏幕,但上面的想法是不是依然让你热烈地期盼“下回分解”呢?这些都是12月21-22日上科大-南加大电影学院“超级英雄系列短剧”工作坊学员们所做的精彩提案。两天的时间里,上科大-南加大项目校友和各界影视工作者们,在南加大电影学院编剧系教授Craig Sabin的带领下,以超级英雄为主题,分组开发系列短剧。学员们天马行空的想法互相碰撞,创造出了各种生动的超级英雄角色。
在12月21日上午的讲座中,Craig老师按下不谈超级英雄,而是率先阐释了“人物缺陷”(flaw)这一重要概念。如何创作出三维立体、让观众共情的人物?在Craig的剧作谱系中,为主角选择一个明确的“人物缺陷”是关键。所谓的“人物缺陷”不是一个标签,也不能随意地出现在个别场景中,而是人物内心需求(need)在具体故事情境中的外化。如果说情节层面上,主角具体的行动目标是故事的显性驱动力,那么“人物缺陷”就为编剧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引,回答主角在每一个关键的行动点上考“他/她现在会怎么做”和“他/她为什么会这么做”的问题。
当我们把“缺陷”理解为一种人物有前因后果的决定,这就意味着我们承认人物有选择的能动性,也为其在整部影片中的转变埋下了伏笔,同时也让编剧能更从人物出发去设计情节上的冲突。Craig老师以《卡萨布兰卡》这一经典电影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设置人物缺陷和转变,使主角里克的行为和选择变得可信、丰富、充满吸引力,从而成为影史经典的人物形象。接着,通过分析《洛奇》和《黑客帝国》两部电影,Craig又带领大家深化理解了人物“缺陷”与人物转变的节拍、“缺陷”与故事冲突,“缺陷”与故事主题之间的联系。
Craig老师分析《黑客帝国》中人物缺陷与概念的关系
凡人犹如此,超级英雄更逃脱不了“缺陷”之绊。甚至可以说,一个具体的“缺陷”是让每一个超级英雄形象可信、可爱、无可替代的诀窍。下午的讲座中,Craig老师以多部经典的超级英雄电影为例,具体分析了在编剧在超级英雄故事中是如何设置人物缺陷,如何完成人物转变的。同时,Craig也介绍了塑造人物缺陷的不同技巧,以及如何将人物缺陷与故事结构结合,以获得最大的情感宣泄。针对第二天即将开展的工作坊,老师也具体讲述了系列短剧的制作要点与建议。
从人物缺陷的角度分析经典的《蝙蝠侠:黑暗骑士》
第二天的工作坊中,大家分成4个小组,围绕着开发一部12集、每集10分钟的超级英雄短剧这一任务,展开了精彩的讨论。每组成员纷纷脑洞大开,结合老师介绍的设置人物缺陷和转变节拍的方法,在世界观、人物和情节上都提出了新颖的想法。课程的最后,每组的成员向全班进行了项目陈述,呈现了包含故事概念、梗概、主要和次要人物、分集梗概、典型分集概述在内的“剧集圣经”,并获得了老师的精彩点评。
小组成员们在热烈讨论中
分组陈述
课程虽然短暂,同学们都表示受益匪浅。
非常喜欢本次工作坊讲课和创作结合的授课方式,很多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编剧室中的配合问题必须在实践中才更清晰。超级英雄是观众非常喜欢的故事类型,从缺陷角度入手去体会人物和故事是很不错的体验。
——耀客传媒 小野
缺陷和内心需求的直接关系让我有茅塞顿开的感觉。同时,作为showrunner 开始觉得压力山大,但经过充分的沟通,在逐渐适应各路大神的尿性后,我们全组最后能同仇敌忾地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就感极强,也让我看到自己未来的发展中的又一种可能性。谢谢课程对我们的挑战和信任。
——UCLA影视编剧硕士、2019年上科大-南加大夏季编剧班学员 朱轶隽
在超级英雄普遍被认为是套路化创作的情况下,教授带领我们逐一剖析每个英雄的内心和本质,从套路中发现不同和特点。如果之后遇到需要塑造同类型人物的情况,如何寻找其独特的内心,课程提供了一个很有帮助的角度。
——某不具名超级英雄
工作坊大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