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工作坊 讲座/工作坊

活动回顾 | 星空之境——天文摄影展及讲座



2018年11月28日晚,中科院上海天文台星系动力学团组首席研究员沈俊太教授以及上海天文馆(上海科技分馆)策展人、球幕电影导演、星空设计师朱达一老师受邀,在人字楼报告厅为同学们带来了“宇宙星空漫谈”主题讲座。讲座由沈俊太教授的“宇宙概观”科普介绍和朱达一老师的“星空纪行”视觉艺术展示两部分组成。


宇宙概观


“宇宙是什么?”讲座伊始,沈教授就以这个宏大的问题将同学们领向浩瀚无涯的星际。“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来曰宙。”《淮南子》正确地描述了宇宙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两层含义,即宇宙就是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时间和空间,以及时空中的万事万物。正如沈教授所说“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是纯粹满足人类好奇心的学科”,沈教授首先就将同学们对宇宙的好奇通过天文学具象化——宇宙有多大。


沈教授指出,科学家们发现处在银河中心的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太阳,而是一个明亮的“Bar”,如吧台一样横摆在银河系最繁华的地带。然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身处银河系的我们难以判断银河系的全貌,目前所有的银河系俯视图都是艺术家们基于天文数据所想象出来的。如此宽广的银河系是否就能构成整个宇宙?现代天文学巨匠哈勃指出,宇宙远远不止银河系本身,银河系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旋涡星系。根据斯隆数字巡天计划探测的星系分布,在遥远的银河系外,还有大约60万个河外星系不均匀的分布在空旷的宇宙中。所以,一如牛顿所预言的那样,宇宙无边无界,无始无终。


接着,沈教授简要的介绍了天体物理的前沿研究方向——“两暗一黑三起源”,即暗物质、暗能量、黑洞、引力波、宇宙起源、天体起源和生命起源。暗物质是一种存在于宇宙中的不可见的物质,暗能量是一种驱动宇宙运动的能量。早在2011年,三名天文物理学家在哈勃定律的基础上发现宇宙的加速膨胀,并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而这一切都与暗能量的研究密切相关。沈教授大胆猜想,如果地球缩小到一串葡萄大小,那么地球上物体的逃逸速度将达到光速,此时地球也就成为了黑洞。黑洞广泛地存在于宇宙之中,每一个星系中心都有一个黑洞。那么人们不禁发问:我们会被黑洞吸进去吗?当然不会。沈教授谈到,黑洞不是万能吸尘器,远离黑洞,引力跟任何其他具有相同质量的物体没有任何不同。并且,黑洞质量和星系核球质量呈正相关,二者的相关性表明黑洞和行星的演化联系紧密。


沈教授在讲座的最后,提出了三个有关天文学的问题留给同学们思考。我们是唯一的吗(你是谁)?人类是如何起源的(你从哪里来)?人类以后会发展到何种程度,是否会移居到其他星球(你要到哪里去)?沈教授的一席话,激励着同学们以好奇之眼仰望星空,以探索之心遨游宇宙。


星空纪行


沈教授的一番介绍所带来的震撼还未褪去,紧接着,朱达一老师又为在座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场“星空纪行”的视觉盛宴。

“即使身处脏水沟和下水道,也要仰望星空。”“即使自负、犀利如王尔德,也难以抵挡星空的魅力。”朱老师作为上海天文馆的策展人,向同学们详尽地介绍了场馆从设计规划到动工修建的过程。“天文馆是对人的终极关怀。”他认为,身处天文馆的人们会深感自身的渺小与孤独,但正如那满天星斗,人们总能在浩瀚的宇宙中找到一方自己的天地和一份归属感。


接着,朱老师亲切、幽默地同大家介绍了自己的生活:因喜欢自然而将自己的足迹踏遍大江南北,因热爱天文观测而不畏艰苦用镜头记录星空之美。朱老师以自身的经历告诉同学们,天文是一个宽泛的领域,不仅可以研究天文学也可以进行天文学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穹顶之外的世界。朱老师还展示了许多自己的摄影作品。他将历史中沉淀下的古迹与与灿烂的星河融合:星轨下的长城烽火台、银河星带下的莫高窟......这星光似穿越千年,来自遥远的时光,却照亮了今夜的苍穹。


在讲座的尾声,朱老师谈到,星空是浪漫的,它令人着迷。“One world one sky”,如浮游般渺小的的我们,也爱着浩瀚的宇宙,当我仰望星空时,我知道千千万万的我也在望着同一片星空。

“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以探索求知之眼仰望星空,以务实求真之心脚踏实地,神州大地之上定是一片星汉灿烂。


展览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