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造系统工程中心 智造系统工程中心

在读学生

2020级


家强(2020级)

毕业院校: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材料化学专业

研究方向:基于激光熔覆的的核电用钢梯度设计与性能调控

研究内容:采用送粉激光熔覆工艺制备用于核电的316L/508-3梯度材料,结合多尺度结构表征、原位力学实验、应力腐蚀实验

结果等先进手段研究不同梯度设计和打印工艺对结构和力学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梯度结构设计和打印工艺,制备综合性能优异的梯度复合316L/508-3材料,推动在核电领域的工程应用。探究梯度设计与微观组织、力学性能之间的传递函数。

  



王宁(2020级)

毕业院校:中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陶瓷方向增材制造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SLA技术的非氧化物陶瓷(碳化硅、氮化硅)增材制造工艺与性能,重点解决非氧化物陶瓷材料增材制造过程中难固化问题,开发适用于SLA技术的非氧化物陶瓷原料以及后处理工艺(脱脂、烧结),并分析微观结构、缺陷与制造工艺之间的关系。





2021级

  

徐瀚森(2021级)

毕业院校:上海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基于金属粉末增材制造的多组分合金设计

研究内容:通过送粉激光熔覆工艺制备可用于核电设施的316L/508-3梯度材料,研究不同的打印设计以及工艺参数对于微观组织及对应的力学性能的影响,制造出工程应用表现优秀的梯度合金,推动核电用钢的研发;进一步探究各类金属之间结合的可能性,深化对梯度合金材料的理解。





2022级



杨哲宇(2022级)

毕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镍基高温合金的增材制造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增材制造镍基高温合金中的残余应力和开裂机制,探索抑制裂纹形成及开裂的方法,开发制造无裂纹增材制造组件的方法。









岳津津(2022级)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3D打印共晶高熵合金

研究内容:通过增材制造的方法,以及对合金成分及微观组织的控制,制备具有良好性能的共晶高熵合金。







2023级


党普威(2023级)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基于直接能量沉积的钛铝合金增材制造

研究内容:主要研究利用直接能量沉积(DED)增材制造技术修复钛铝合金。探究修复后组织调控及力学行为与断裂机制。







  

董欣瑞(2023级)

毕业院校: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工业图像纹理分析

研究内容:对工业生产中采集到的钢材表面等图像进行处理和分析。运用纹理分析算法,提取能够准确表示纹理信息的特征。采用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方法结合纹理特征信息分析其各种性质,实现工业图像的自动评估,为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监测提供新的方法和工具。






谷峣(2023级)

毕业院校:上海科技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研究方向: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

研究内容:利用相机图像输入,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缺陷检测与识别








蒋杰(2023级)

毕业院校:河海大学 土木工程材料专业

研究方向:镍基高温合金组织调控与疲劳行为

研究内容:基于SLM工艺参数调控IN718的组织特征,借助高分辨数字图像相关(High-Resolution-Digital Image Correlation, HR-DIC)与多尺度表征技术,探究外加荷载时微观尺度的应变局域化行为与组织形貌和晶界特征的联系。








  

刘云(2023级)

毕业院校:上海海事大学通信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缺陷检测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深度学习有监督和无监督等算法的工业缺陷检测提升自动化检测的精度和效率








陆法鼎(2023级)

毕业院校:南京林业大学 物联网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工业部件高精度三维测量

研究内容:对线激光传感器高精度三维测量系统的研究,搭建软硬件控制平台,并优化测量数据处理分析算法。








王衡(2023级)

毕业院校:北京化工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刹车片表面涂层的工艺优化及性能检测

研究内容:欧盟将推出新的汽车行业标准-刹车盘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减少制动粉尘、增加使用寿命,提升安全性。研究基于DED技术中的超高速激光熔覆工艺,主要解决陶瓷颗粒相(碳化钛、碳化钨)增强激光熔覆表面涂层的工艺问题,开发了适合打印的粉末配比和工艺参数,分析打印后的组织、缺陷与性能的关系。





魏冕(2023级)

毕业院校:华东理工大学高分子材料专业

研究方向:基于SLA(立体光刻)的氧化铝陶瓷增韧

研究内容:基于SLKA打印技术,研究陶瓷材料的性能与材料组分和制造工艺之间的关系,利用增强相和工艺的协同作用对氧化铝的韧性进行改善。








杨子豪(2023级)

毕业院校:江苏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深海钛合金厚板焊接熔池的残余应力分析

研究内容:面向提升深海钛合金耐压焊接结构在极端海洋环境下安全性和稳定性的需求,通过对窄间隙焊接过程中变形和残余应力分布的研究,突破焊接过程中温度场和残余应力场的精确模拟及控制等关键技术,实现制定并验证最优的焊接工艺参数和规范的目标,为深海工程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详尽的数据参考。







易文静(2023级)

毕业院校:南昌航空大学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研究方向:镍基单晶高温合金

研究内容:探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高周疲劳条件下的微观损伤机制,尤其是显微孔洞的形成与扩展。通过精细的显微结构分析,如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观察高周疲劳过程中孔洞的萌生、合并及其与合金微观结构的相互作用。此外,采用高分辨率断裂面分析,揭示疲劳裂纹起点及其扩展路径,从而探究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在极端工作环境下的可靠性与寿命预测。





张蕴川(2023级)

毕业院校:上海科技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基于DED的钛铝叶片铸造缺陷修复

研究内容:研究利用直接能量沉积(DED)方法熔覆修补TiAl铸件毛坯表面缺陷。修复流程包括缺陷处理、叶片预热,激光熔覆等核心工艺。旨在通过修复部分铸件缺陷提高铸造良品率,降低叶片综合成本。







郑博中(2023级)

毕业院校:上海理工大学 医学信息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多传感器工业异常检测

研究内容:构建了基于工业相机、锁相红外热传感器、3D激光扫描传感器三种传感器的高分辨率,多模态的工业异常数据集,可有效覆盖表面、内部以及几何缺陷。并设计决策级融合算法,集成了这三种模态,用于鲁棒、无监督的目标异常检测。





2024级



陈鑫涛(2024级)

毕业院校:电子科技大学 自动化专业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

研究内容:基于深度学习的异常检测研究





范俊江(2024级)

毕业院校:华南理工大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研究方向:基于光固化成型(SLA)的陶瓷增材制造工艺

研究内容:研究基于SLA技术的陶瓷增材制造工艺与性能,探究氧化钇陶瓷增材制造的工艺与性能之间的关系,重点研究并解决增材制造的氧化钇陶瓷在实际应用中出现的问题



甘锦业(2024级)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通信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

研究内容:3D异常检测、多模态异常检测等相关工作。







郭奕冲(2024级)

毕业院校:山东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基于机器人与精密检测技术的石墨堆芯装配方法的研究

研究内容:kuka机器人抓取物品送至设定位置,并用抓爪处的三维扫描仪进行检测。

  






李启阳(2024级)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 材料腐蚀性能数据库

研究内容:在高温熔盐环境中材料会发生腐蚀,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甚至失效。本研究课题旨在建立一个材料腐蚀性能数据库,整合和分析材料在不同熔盐环境中腐蚀的实验数据和理论研究。通过这个数据库,采用数据驱动的方法改进材料耐熔盐腐蚀性能。





栗洋(2024级)

毕业院校:合肥工业大学 机器人工程

研究方向:适用航空叶片表面的机器人自动化磨抛系统

研究内容:根据航空发动机叶片曲面外形与机器人工艺参数对机器人的精整运动路径进行规划,实现航空叶片的自动化磨抛加工,提升磨抛效率和精度。








李永晗(2024级)

毕业院校:湖南大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 人工智能

研究内容:利用计算机视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工业缺陷检测与识别










李卓颖(2024级)

毕业院校:上海大学 材料设计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基于机器学习的合金精细成分优化

研究内容:









梅松(2024级)

毕业院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金属材料工程

研究方向:Sn对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疲劳性能的影响

研究内容: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为研究对象,研究Sn对其疲劳性能(LCFHCFTF)的影响,评估LMC工艺中Sn污染带来的影响。








石志瑶(2024级)

毕业院校:北京理工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

研究方向: 基于相移技术的表面缺陷检测设备改良

研究内容:利用四步相移技术和激光扫描,进行钢板表面缺陷的检测和重建。









王兆昕(2024级)

毕业院校:吉林大学 能源与动力工程

研究方向:热声振荡在过渡态下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研究内容:燃烧过程中热声振荡是燃烧系统设计中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其对系统稳定性和性能的影响尤为显著。在过渡态下,热声振荡的非定常行为更为复杂。本研究通过采用大涡模拟(Large Eddy Simulation, LES)方法,从非定常流动特性与燃烧系统耦合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热声振荡在过渡态下的行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揭示复杂振荡现象的内在机理。




杨睿凯(2024级)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冶金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电化学去除航空发动机叶片热障涂层

研究内容:以航空航天发动机叶片表面涂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的方法去除叶片表面涂层,基于rk3568嵌入式开发平台搭建自动化去除涂层体系。






杨鑫宇(2024级)

毕业院校:东北大学 材料科学与工程

研究方向:三维打印材料的创新设计,金属增材制造技术

研究内容:








张明阳(2024级)

毕业院校:重庆大学 机械专业

研究方向:TiAl(钛铝)叶片自动抛磨工艺优化与表面质量控制

研究内容:设计并优化适用于TiAl叶片的自动化抛磨工艺流程,建立叶片表面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关键参数与表面质量的关系。通过实验验证优化的工艺方案,提高表面质量并实现抛磨过程的稳定性。





张炜彪(2024级)

毕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测控技术与仪器 

研究方向:基于超声信号的无损检测研究

研究内容:通过分析处理超声波信号对工件内部可能存在的缺陷进行分析以及残余应力调控







张彦伟(2024级)

毕业院校: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 船舶与海洋工程

研究方向:大涡模拟,涡轮导叶流动与换热

研究内容:燃烧室出口通常伴随非均匀的速度和温度分布,这使得涡轮进口区域的非稳态流动结构变得更加复杂。本研究旨在开发基于高精度超大涡模拟(Very Large Eddy Simulation, VLES)方法的数值计算框架,深入探讨燃烧室与涡轮的耦合特性,系统分析燃烧室出口处残余旋流和温度畸变对涡轮导叶流动与换热的影响。    



  

张子轩(2024级)

毕业院校:西安交通大学 机械工程专业

研究方向:计算机视觉辅助3D打印

研究内容:探索在增材制造过程中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运用RGB相机、红外传感器和点云等多模态数据采集技术,对制造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与缺陷检测。包括捕捉打印过程中打印件形状变化,监测温度分布以确保材料在熔融状态下的均匀性,获取工件三维信息等,在陷识别的同时调整打印参数实现自动化校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