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莫畏浮云遮望眼,守得云开见月明——《七十七天》票房破亿,编剧曹金玲寄语新人
上科大创艺1月5日
首部华语极地探险电影《七十七天》上映以来广受好评,至今票房已突破1亿。这匹2017年中国电影市场的黑马,用看似简单的故事和纯粹的画面,带着观众去找寻被浮躁的社会腐蚀的心灵,回归人和自然相处的原始状态。在该片主创人员名单里,有一个我们非常熟悉的名字——曹金玲,她曾参加过2015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并且担任2016年首届导演班的助教,是上科大-南加大影视培训项目的老朋友了。
曹金玲在南加大电影学院
2017年,曹金玲频传捷报,除了电影《七十七天》大获成功以外,她在第一届编剧班中开发的剧本《莫尔道嘎》也获得了首届“山一女性国际影展”创投会特别推荐项目大奖。回顾2017、步入2018年,曹金玲对自己有怎样全新的思考、对行业新人又有怎样的寄语呢?
1
---《七十七天》的票房破亿了,感觉如何?
感觉还蛮不容易的。之前的《我的早更女友》好像三四天的就破亿了,当时没有太大感觉,“那时候的我还不懂得珍惜”,哈哈。《七十七天》第一天上映排片只有5%,当时我们还蛮沮丧的,对票房预估也是不那么乐观。后来观众一直支持,最后每天几十万、几十万,直到破亿,还是挺不容易的,也很感谢大家。
电影《七十七天》首映礼
与江一燕讨论剧本
2
---你之前的两个电影剧本都是爱情题材的,但再看你的电视剧编剧履历,又有犯罪题材的,感觉你涉猎很广——你为何能handle那么多不同的题材?你编剧的动力是什么?
我创作的题材有些散,也没到HANDLE住的程度,都在尝试,在创作时,还是会选择自己有感觉的,在故事、人物上能够有感而发是最重要的,然后在根据题材、类型,努力找到适合它的表现形式。
《七十七天》拍摄现场
3
---你是中戏科班出身,参加过不同的体系的培训,包括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自己也是老师。面对不同的体系和方法论,你有什么体会吗?你是如何融会贯通的?
我在中戏读的专业是戏剧美学,重点在戏剧理论及鉴赏,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的序列编剧法,以及我赴美参加的救猫咪工作坊都是创作方法论,直接指导创作。一为“道”,一为“术”。我自己在创作中一直尝试使用这些理论、方法。
在教学中我也会结合起来讲,通常先讲戏剧美学基础,讲内在意义(黑格尔称之为“理念”)和形式之间的关系,如何做到理念的感性表达。接着讲我的导师、谭霈生先生的“情境论”。继而具体到电影剧本的形式(结构)问题,再讲序列编剧法和救猫咪的节拍表剧作法,在三幕中如何布列,来把故事有意思、有意味的讲出来,能让观众在两个小时内愿意步步跟随,感情投入。然后就是结合具体电影来分析,去年我们这样拉过几部电影,《爱乐之城》、《摔跤吧!爸爸》等,同学们反响还不错。
2015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工作坊
2015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颁发结业证书
4
---《莫尔道嘎》是一部怎样的片子?它与你的故乡有关?现在项目筹备到什么阶段了?
《莫尔道嘎》是我在15年参加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完成的剧本。莫尔道嘎是我的家乡,她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最北,中俄边境上。曾是中国北方最为广袤的原始森林,电影写的一个人与一个森林的故事。剧本刚又修改了一稿,主创陆续签订,打算明年秋天拍摄。
《莫尔道嘎》获得山一国际女性影展创投会特别推荐项目大奖
5
---除了编剧,你自己还要出任《莫尔道嘎》导演,这是不是一个全新的挑战?你做好准备了吗?
剧本完成后这两年,一直在准备,去年参加了上科大-南加大的导演班,去美国一个多月学习,但依然心里没底。和我的主创团队不断沟通,渐渐有了信心,对拍摄及后制还是蛮期待的,现在还有八个多月筹备,每天时间都很紧,也很快乐,很享受这个过程。
2016上科大-南加大导演班集体照
6
---作为创作者,写和你自己的体验相近的题材,是更容易还是更难?
更难。怕写的太过自我,需要找方法跳脱出来,和作品对视。别人的故事,会有间离。
与《七十七天》导演赵汉唐在杜笃之“声色盒子”工作室做音效
7
---你的人生经历很独特,曾在公安系统有一个忙碌但稳定的工作,却考上中戏的博士;一入行,起点又非常高,这都是怎么做到的?对其他想入行的朋友或刚刚入行的编剧,有没有什么建议?
其实还好,确定目标,然后努力就好了,不成就再努力一波,我考中戏,也是考了两年才考上,每次考前半年,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当时可能觉得很苦吧,现在也想不起来了。如果想要去完成什么目标,什么梦想,总是要付出的,有一点很重要,不要被想象中的困难束缚住,困住,其实很多事情想起来难,做起来其实还好,出现问题解决问题,一个一个攻克,一步一步接近目标。
对刚入行的编剧的建议,不要去当写手,不签丧权条约,写你最熟悉的,最深刻、最扎心的情感,每天写,持续不断的写,一定会等到幸运女神的。与大家共勉。
在拍摄现场
8
---你有哪些喜爱的电影和书籍?能否给行业的进步青年们推荐一些有益于理解艺术和创作表达的作品?
列电影和书单可能真的太多了,先给大推介这一两年我读过的比较重要的书。电影,国内我今年喜欢《妖猫传》,喜欢李白,不解释;国外喜欢《call me by your name》,喜欢甜茶,不解释。
书。理论方面,首先是伽达默尔的《真理与方法》,这是接受美学代表著作,讲人文主义传统对于精神科学的意义、艺术作品的本体论及其诠释学的意义。还有我的导师谭霈生先生的《论戏剧性》、《戏剧本体论纲》。这些理论书籍对戏剧、影视艺术的鉴赏、创作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平日里有时间都是要一读再读的。
剧作技巧方面,《作家之旅——源自神话的写作要义》去年刚读,非常好,我记得书里说,作家和萨满巫师一样,具有神性力量,来创造幻觉,以故事的形式给予人生命的方向。
《作家之旅》这本厚书,很具体的教授了些“魔法”。还有去年救猫咪出了第四本书,分析了十个类型共50部电影的节拍,特别好。对前三本是非常有力的补充,重点还在于,通常很多人认为救猫咪剧作法适用于商业类型片,那这五十部电影中就有一部分是文艺片,包括《低俗小说》、《鸟人》、《国王的演讲》,好多,记不住太多了,还有《蓝》。
还有一部分书,我以前不爱读,现在读起来后悔为什么没早早读起,叶嘉莹先生的书,还有她的老师顾随先生的书,《不觉欢喜,真是欢喜》、讲坛实录三部曲《中国古典诗词感发》、《中国古典文心》、《中国经典原境界》。这些书看下来让人自卑。
最后推荐一本《美肌有道》吧,编剧天天对着电脑,还熬夜,皮肤多不好,这本护肤书好玩又有效,不推荐产品,还说“可有可无的就是护肤品。”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美美哒!
延伸阅读
2017上海科技大学-南加州大学电影学院影视培训项目年度回顾
专访 | 《七十七天》编剧曹金玲:影视圈手艺人也要面对剧本革新和观众迭代
专访 | 怎么跨界拍一部良心网大?与青南姐妹《一真见血》的圆桌会议
专访 | 《换乘站》——由上科大-南加大编剧班孵化并成功入围上海国际电影节项目创投的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