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晚,艺术家王颉在我校图书馆举行了主题为《裂变与生成:当代艺术的几个侧面》的讲座。王颉先生于1994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先后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本科及艺术硕士研究生毕业。2008--2013年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材料表现工作室,曾获中央美院“Eland”艺术奖油画金奖等多种奖项,被2012年《艺术与财富》杂志评为中国年度艺术家,多次举办过个展。5月25日,王颉的个人专题展览《艺术之名》在我校创艺学院开幕,这次展览同时陈列了王颉跨度十几年的作品,综合性地呈现其对以往创作生涯的脉络梳理以及正在进行的探索,展览将持续至6月15日。
古典艺术注重欣赏与分享,当代艺术在于讨论。王颉先生将自己作品的故事和创作理念娓娓而谈,他的“衣装”系列作品,去肉体,留衣装,忽略肉身的主体,反而加重了情感的沉重,喜悦的,悲痛的,从一幅幅作品中仿佛能看到情绪的翻涌和难以释怀。王颉先生谈到,自己在美院学习时接受到的是传统的写实主义教育,有太多太多人像,人体等的写生训练。后来他在创作自己的作品时,渴望在变形中找到与前辈和同辈间不同的突破。因此,司空见惯的肉体不见了,唯有衣装和动作,诠释着整幅作品的情感,那是放大的永恒的灵魂。另外,王颉先生的作品也有其独特的创作方式,东方元素宣纸的运用,肌理的处理,斑驳的褶皱与模糊,构成了其独特的如梦似幻的画面感。《浮生》系列,有一幅是在透明亚克力板的中间作画后悬挂,光与影的相互叠加,令时空感也广袤强烈了起来。
谈到传统、现代、当代艺术的界定与区别,王颉先生说,这其实很难有明显的界定,粗略来说,可以将印象主义看成是传统与现当代艺术的节点,印象主义既是传统主义的结尾,又可看成是现代艺术的萌芽。不同时代不同画派的画作在大家眼前呈现,艺术的发展脉络慢慢清晰。传统艺术针对大众的审美,强调视觉真实,是写实技法、审美体系不断发展、完善和演化的历史,造型是服务于叙事的。现代主义的形式语言不断地演化、发展从而达到极致,反传统审美,强调心理真实,形式语言逐渐成为画面主体,叙事慢慢变得不重要。而当代艺术,以“观念”为对象,以“观念艺术”为主体,丰富的艺术形式和媒介材料多元并存。之后,王颉先生带大家领略了伊夫·克莱因、安塞姆·基弗、蔡国强等多国著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创作的灵感理念和作品故事令人惊叹。
当代艺术,繁琐复杂,在今后也会成为历史,它如同影影绰绰的细腻日光,照进了时间长流中。今晚,我们在王颉先生的带领下,探寻了当代艺术,其实,没有艺术,只有一位位匠心独具的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