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论坛 展览/论坛

【前景:技术与叙事】— 曹澍「风吹草动」与邵明慧×潘芊羽「即景」展览开幕

展览名称:【前景:技术与叙事】— 曹澍「风吹草动」与邵明慧×潘芊羽「即景」展览开幕

展览时间: 2019.10.23 - 11.30

展览地点:创艺画廊 北楼大厅

艺术家:曹澍    邵明慧×潘芊羽


近年来颇为流行的电影与文学作品中,不乏关于同一问题的探讨,从《机械姬》、《超体》、《银翼杀手:2049》、到正改编成电影的《三体》…


在当下,我们正面对的大挑战,恐怕是这些由我们发明的诸多技术(生物工程,人工智能),正在对我们身体、记忆、历史、哲学…正在进行的、前所未有的改造了,而这个世代的艺术家,他们是如何回应的?


曹澍的个展《风吹草动》将呈现艺术家的新作品,继续他关于记忆、叙事与技术间关系的进一步探索;而潘芊羽与邵明慧的双人展《即景》则将展现他们对身体、城市、生态与技术的回应。


三位出生在1990前后的青年艺术家,生长于技术环境剧烈变化的时代,他们的工作是呈现了一组关于「人与技术」的观察样本,也是关于「技术与人」的提问。



展览时间

2019/10/23 -11/30

16:00-16:30    艺术家导览    创艺画廊 北楼大厅

16:30-17:30    开幕对谈    创艺 E408影音室


展览地点

创意与艺术学院 画廊与北楼大厅


主办

上海科技大学 创意与艺术学院


承办






任何风吹草动,

都是宇宙在向观测者们传递某种信息。


此次展览将展出曹澍于近三年期间完成的多件作品,以多组具备互文关系的3D渲染动画装置为线索,以探索个人记忆中“演出的后台,卸妆的演员、道具物品散落一地的'发生现场'”。




艺术家关于技术与世界的若干猜想:



猜想一

世界是被渲染出来的,宇宙是一台搭载量子显卡的计算机。


猜想二

上一秒的世界并不存在,只是以数据的形式存储在了观测者们的内存里,包括多边形、贴图、材质、气味、感觉等参数。



猜想三

量⼦力学测不准原理中的量子态和粒子态,是宇宙的预渲染和渲染。为减少内存消耗,粒子态被观测前呈现量子态,如同次世代游戏⾥远处的景物⾃动被处理成低模。


猜想四

渲染速度的极限是光速,超过光速将导致宇宙超负载,呈现相对论向我们传递的事实——物体速度越快则其时间越慢,即运行过载的程序将导致时间变慢。



猜想五

观测者包括有机物文明,也包括无机物,以及人类无法感知的处于不同时间流的各类文明,诸如毫秒之间灭亡千万次的尘埃中的文明。


猜想六

文明对三维世界源代码的破解,将通过改写物理定律来实现,文明以此度过宇宙的简并纪和黑洞纪,就像几千年前学会用堤坝改变一条河流的走向。


猜想七

三维宇宙后门程序的破解方法,以睡梦中蛛丝马迹的形式向观测者们传递。



艺术家


曹澍


曹澍,1987年生,工作,生活于杭州,作品主要方向为3D渲染动画装置,近些年曹澍的作品关于数码存在物之于记忆的关系、空间中的多视角叙事、CG 渲染技术中的观看等方面。曹澍2017 年于巴塞尔进行瑞士文化基金支持下的 Atelier Mondial 艺术驻地,2019 年于日本横滨进行 A4 美术馆支持的黄金町艺术节驻地。近期展览包括:2016 汉堡 China Time 国际艺术节 (法尔肯贝格大厅,汉堡,德国,2016 );小说- 艺术 (OCAT 深圳馆, 深圳,中国,2018 );莱比锡动画与纪录片电影节 (莱比锡,德国,2018 );在场-以新媒体艺术的名义 (中国美术学院美术馆,杭州,中国,2018 );2018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 (北京民生美术馆,中国,2019 );2019 横滨黄金町艺术节 (黄金町,横滨,日本,2019 )。




邵明慧近年来一直专注于思考和实践关于植物的艺术创作。她综合影像,动画,装置,文本,绘画,表演等多种艺术媒介,呈现出以生态人类学的方法论与神话叙事为主的创作脉络。


在2016年9月,她前往中国秦岭,以实验记录的方式,开展田野调查,通过访谈、拍摄以及绘画,发展关于漆树和人的艺术项目,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卜遇记》与《以火灭火,我即是树》均源于此。



卜遇记

邵明慧

2018

影像 单频影像动画 彩色 立体声

16:9

时长 3’28”


以火灭火,我即是树

邵明慧

2018

影像 单频录像

时长 2’07”


此次展览她将新石器时代就已发明的漆艺髹饰技术作为思考的原点,尝试为观者打开关于漆树与人最为原初的平行世界。并试图透过神话、虚构传说、仪式、声音、图像与技术,想像人类与植物及神话传说中的事物间的相互化身,并以此启发对于不同地域文明,历史与文化的理解与思考。


而潘芊羽2017年创作的《莫比乌斯》则源于她的患病经验:某一天在B超之后,医生告诉她,身体里有一个良性囊肿,须要取出,但也可能会重新生长。她发觉这种 “生长 - 摘取 - 再生长” 的生长机制,理论上是“没有边界”的。它就像个半流质的异性果实。而这个装置如同一个异形的果实,包裹着重复的生活,焦躁的情绪,和找不到出口的困惑……同时,被这个果实困住的人,自身也是个“果实”:困在里面的人慢慢生长,变得巨大,不被这个空间所容。


莫比乌斯

潘芊羽

2017

计算机生成影片

时长 6’01”


她此次展出的另一件作品《深渊》是2018年的近作,着眼于人与城市的关系,以反乌托邦小说《我们》为灵感:


在这个平行世界中所有的人都没有具体的名字,只有代号。人类被分为数个层次,不同的层次分配不同的工种。 


潘芊羽

2018

手绘动画影片

时长 10’52”


从内在的、关于生长机制的探索,到人与城市的关系,相似的生长、膨胀与循环在她的创作线索中交替出现,像衔尾蛇。


即景,是两位艺术家作品间的互相回应,也可以是,他们关于神话、自然、城市与作为个体的人的即景诗。


艺术家


潘芊羽


1991年生于广东。2018年硕士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曾参加2015“春天来了”——杭州当代青年艺术家群展,“虚苑青年版画新锐奖”展览,2018年中国美术学院优秀毕业作品展;“片面寓言?”艺术短片展映;第2届北京国际短片联展-野草莓奇幻短片特别展映单元;北京国际设计周《城市快闪02-闲暇时光:一次城镇化社区公共艺术介入实验》系列展览;“没展”艺术家群展;“新星星艺术展”,2019年FIRST青年电影展(西宁)。


邵明慧


2014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公共艺术 获文学学士学位,2017年参与香港科技大学Design Thinking Joint Course交流,2018 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获艺术学硕士学位,现生活于杭州,曾获罗中立奖学金,2018;林风眠银奖,2018。近些年参加过去式未来—之江国际青年艺术周黑白影像展 ;“ 引力场 ” ×  闪电展 ;罗中立奖学金作品展 ;无界动生  ;入围丹麦第六届J.C雅各布森肖像大赛 ;第二届恭王府—肖像艺术展 ,拥有个人项目:2016~2018   互利共生——漆树计划。


策展人


徐缓之


徐缓之,生于南京,长于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文学士,新南威尔士大学新闻传播学硕士,近期关注艺术与游戏、艺术与社区及相关议题。他曾作为项目统筹任职于印中文化交流项目【西天中土】 及当代雅集空间项目【雅集园林】。他参与的策展项目包括:【日常说:社区影像展 】(粟上海社区美术馆,上海,2018);【神游:中华创世神话互联网艺术大展】(刘海粟美术馆,上海,2017);第一届PSA青年策展人计划【定海桥:对历史的艺术实践】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上海,2014),【巫士与异见:艺术家特派计划】(汉雅立方,香港,2013)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