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工作坊 讲座/工作坊

EAST-SCA论坛 | 脑洞 —— 人工智能与艺术

活动名称:脑洞 —— 人工智能与艺术

活动时间:201911月7日(周四)10:30 - 12:00

活动地点:创艺学院  E408影音室

活动嘉宾:邱志杰,龙星如,陈抱阳,Robin JungersSarah MeyohasAlbert Barqué-DuranKyle McDonald



无数人的片单挚爱《终结者》本月再次登陆院线,已经演到第六部热度依然不减,上映2天就在国内票房破亿。毕竟谁不爱科幻电影呢?童年时憧憬的宇宙飞船、遥远星空、神秘外星人,这些对未知的幻想都能在科幻电影中找到答案。而近年来,科幻电影拥有一个永远也绕不开的话题——人工智能


《机械姬》里的智能机器人Ava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剥去少女皮囊的伪装后,透明的精细机械身体完全暴露出她的非人性。

2001:太空漫游》中的HAL 9000则是冰冷机器外型,红色”天眼”不动声色地将人类的一举一动尽收眼底。

《攻壳机动队》的主人公草薙素子拥有发达的智力和体能,也曾深陷于对自身主体性的怀疑。

在这些经典电影之中,都是人类围绕着“人工智能”的话题在探索,探索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对立或感情依托,探索人工智能与人类的未来……


那么,

你看过由”人工智能“创作的电影吗?

在“脑”展,你可以一探究竟。


《与车开小差》作品选段

影像,636秒,奥斯卡 · 夏普&罗斯 · 古德温,2018 

Excerpt from Zone Out

video, 6min36sec, Oscar Sharp & Ross Goodwin, 2018


《与车开小差》是奥斯卡·夏普和罗斯·古德温合作的第三部电影作品。他们曾联合创作电影《阳春》(Sunspring)——第一部完全由人工智能编写剧本的电影。在一次在线访谈中,剧本的“创作者”程序随机说道:“我的名字是本杰明。”在《与车开小差》里,艺术家希望探测“本杰明”的极限。艺术家试图让这个算法不仅能写剧本,还可以担任导演和演员,并完成配乐——整个过程在48小时里完成。



还有“机械臂”——


人类研究#13NP

装置,帕特里克·特雷塞特,2012 - 2019

Human Study #1,3NP

Installation , Patrick Tresset, 2012 - 2019


《人类研究#13RNP》是人类作为演员的装置。在让人联想到写生课的场景中,人类扮演模特的角色,被3个机器人描摹。一位助手将画纸置于机器人的桌子上,然后扭动它们的手臂,将它们唤醒。机器人被设定为极简艺术家,只能沉迷于绘画。这些名为 Paul-n 的机器人,看上去像是过时的数码相机,或是低分辨率的网络摄像头。他们聚焦于模特,或注视正在进行的绘画当中。


还有“花瓣云”——


花瓣云

16mm 胶片转高清影像和4k影像,3012秒,Sarah Meyohas, 2017

Cloud of Petals

16mm transferredto HD video and 4k video,  30’12’’, Sarah Meyohas, 2017


还有“缪斯”——


我的人工缪斯

现场表演,Albert Barqué-Duran, Mario Klingemann, MarcMarzenit, 2017

My Artificial Muse

live performance,Albert Barqué-Duran, Mario Klingemann, Marc Marzenit, 2017


还有“虚拟街景”——


虚拟景观

三频实时生成影像装置,Qosmo2018

Imaginary Landscape

3- channel real-time processed video installation, Qosmo, 2018


还有 

走迷宫的小车”

 

 

恭喜你,但是我在他的隔壁。 

人工智能,JetbotLED屏幕,陈抱阳,2019 

Congrats X,the Y is in another Z.

AI, Jetbot, Projection, Chen Baoyang, 2019


以及更多都在

117日 创艺学院E408

EAST-SCA圆桌论坛

等你和艺术家们一起脑洞大开

 


EAST-SCA论坛是中央美术学院EAST科技艺术季的上海分论坛,也是展览《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的开幕联合论坛。7位参展艺术家与研究者将以短报告和圆桌讨论的形式,研究人工智能如何成为艺术创作的思辨框架,渗入艺术创作在观念,逻辑,工具和效应等层面,剖析在艺术范畴内被广泛使用的概念、算法与人工智能学科全景的关联,并探讨上述因素如何回应沉浸在技术环境中的无意识。艺术家将分享自己的研究背景、代表作品以及对人工智能及艺术关系的观点,聚焦以人工智能为出发点,更为广义的艺术与科技的学科交叉,以及对具体实践所带来的观念与方法论上的挑战。



-------- 合作展览 --------



策展人:邱志杰、龙星如

主办方:McaM 明当代美术馆

联合主办: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

展期:2019.11.07 - 2020.02.09

展览开幕:2019.11.06



参展艺术家及组合



存储、寻址、执行、循环、递归、条件、“与或非“以及错误,不仅是现代编程携来的新知识和工具,也是被注入今日生活的隐秘脑回路,支配着手机软件之间的每次无意识跳转,对流程管理的迷恋,对导航的信赖和诸多看似不假思索的决策。海量数据挖掘和高性能计算环境使得以神经网络为代表的人工智能技术呈现不可思议的有效性,并迅速在产业应用层级铺陈开来。运算系统蔓延至星球尺度,海洋之底,山脉之基。然而,这一似乎乘风破浪的技术,也承载着过量的交互与不可统计的漏洞,模棱两可,误差与滥用。

  

尽管“人工智能”定义的外延一直在形变,其分支和占主流地位的模型随着时间不断演进,它本身并不比基础物理学更难被“科普”——今天的世界见证了更为精明的消费者,和对数据与隐私更谨慎的用户的诞生,也目睹了“知识”的定义,乃至证据和直觉之间的界限如何悄然改变。未必多少人读过图灵的论文或想象过他那台机器,但无疑我们都共享着这片图灵的领土,艺术创作者也并不孤立于图灵的话语之外。我们开始相信类似的算法可以被用在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在“可计算的空间”里,图像与文字并无二致。如果我们回到二十世纪初期,会发现许多颠覆性的概念绝不停留在学科内部,而会成为更基础性的,共享的学科遗产。海森堡,香农与贝塔朗菲或许已经证明过这一点。本次展览通过对22组艺术家,共28件作品和一系列人工智能会议技术展示的呈现,探索“人工智能”如何渗入艺术创作观念,逻辑,具体工具和效应等层面,又如何重新关联到今日生活之“隐秘的脑回路”,和沉浸在技术环境中的无意识。


 “Mind the Deep”是对 DeepMind 的倒置。神经网络之“深”(层数)意味着极度复杂,使人“不知其所以然”的运算,而在通用算法领域最顶尖的 DeepMind,与“意识”之深或许还相去甚远。如果说 DeepMind 是现状,那么 Mind the Deep 则是态度——“深”(Deep)的,百转千回的脑洞,需要关注(Mind),警惕 (Mind),和心智 (M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