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上海科技大学创意与艺术学院给全校学生开设艺术、设计公开课,既有全校必修课“设计思维”也有各种类型艺术的知识性课程,还有具体设计的专业课程,2020年秋季学期结束,所有课程作业的综合展,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了解学院、课程的平台。欢迎大家参观。
— 副院长 王受之教授
创意与艺术,首先与信息科学高度耦合,大量以数字影像为呈现方式的新媒体艺术,成为这个时代的创作主流。这是对传统艺术呈现方式的颠覆,也是技术思维驱动艺术创新的伟大实践,尤其是人工智能的渗透和拓展,艺术与人的关系,在想象力和创造力面临突破的命题下,将迎来更多未知但激动人心的变革。
创意艺术专业人才是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创意与艺术学院将为中国的下一代注入新的灵感和动力,在增强人文艺术教育的同时,推动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了解创意艺术必须切身体会,对新颖和非正统的想法保持开放心态。我们鼓励学生重新审视他们的世界,从新的角度想象思考问题。
如何以领先科技推动艺术领域创新的高等教育,为挑战传统的年轻一代艺术创意人才提供开拓性研究、实验、交流、成长和突破的平台是创艺学院教育教学关注的要点,今年的学科综合展也因此深受师生关注。
在校领导关心支持下,学院领导策划指挥下,教学平台积极开展组织工作,确保展览顺利开幕。
课程展览内容
展览通过图板展示、多媒体播放等多种作品展示方式,多方位呈现了同学们天马行空的创意和在任课教师指导下精进成长的创新实践水平。丰富多彩的课程成果客观体现了学院的教学质量,同时也有力证明了师生间教学关系的良性互动。
通过此次展览,充分显示了学院对教学质量的高度重视,展现了师生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通过这些课程成果展示,体现了教师通过授课给同学们带来的思考与延展,展现了创意与艺术学院在“设计、艺术、科技,三位一体”的教学理念指导下,“通、专、融”的育人特色。其中课程部分共推荐设计思维、数码产品设计、大众文化的生成和消费、色彩理论和应用、视觉叙事、交互设计心理、初级交互设计,共7门课程参与展示。
《设计思维
— 产品与交互设计的创新方案》
本课程由设计研究与设计发展为主要研究方向的教授团队共同授课。本次参展的两个班级分别从交互设计和产品设计为侧重点,以创意、创新为最大驱动力,致力于使学生使用设计思维的方法和工具,提升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使用双菱形模式(The Double Diamond Process)提供解决方案的创造性过程,并不断应用发散和收缩的设计思维工具和设计思维方式。
授课教师:顾明德
学生反馈
曹梦欣:“通过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我的创造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作品的质量也逐次上升,我的思维变得更开阔,也体会到了和大家一起分工合作、思考、头脑风暴的快乐,design thinking确实是值得去学习、发掘的,它让我收获了很多,相信经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之后,我在以后的生活中会更想要去创作、更善于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的设计的美。”
陈一诺:“我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些理论和制作能力,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在逆境中找到解决的方法,在一个个解决过程中增强了自信,我的大学生涯才刚刚开始,感谢DT让我知道了我也可以成为一个能独立解决问题的人。”
李家蔚:“期末的Project的Fun Theory思想让我受益匪浅,我们从最初的严肃的项目渐渐变为有意义、又有趣味的设计。我们最终设计出和最初老师给我们看的视频里的项目相似的产品,这让我们十分开心。Fun Theory也告诉我们,解决问题的好方法之一是解决人们的态度,通过吸引人的设计使人们对于一个现象产生注意与学习。”
刘泽 :“设计思维是一门很不一样的课,我在学校也已经上了一年半的课了,这么欢乐、轻松并且又能学到很多知识的课真的是第一次遇到。在游戏中活跃思维,在讨论中产生碰撞,在设计中激发灵感。经过这十二周的课程学习,我不仅学会了表达,学会了如何设计一个产品,更学会了审美,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合作。”
朱于良:“设计思维课程是我第一次相对系统的学习设计相关的知识,体验了设计一款产品的基本过程,培养了演讲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设计思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生活中的产品,受益匪浅。”
授课教师:杨华
教师感言:
我们的《设计思维》的课程并不期待教会学生如何做设计,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让不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设计师工作的方法和流程,并能够触类旁通,从中体会到结构性思考问题的方法,系统性整合复杂问题方法对他们各自学科的帮助和影响。同时,《设计思维》课程也需要在团队合作的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同理心/移情(Empathize)/定义(Define)/创意(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实施(Implement)的设计全流程,提高学生的合作、沟通、表达、协调和竞争的能力。
这里我们分享一个学生的课程反馈,基本能够集中体现我们的教学目标:
“由交互设计到生命科学交互设计与生命科学之间并无研究内容之间的交集,但是在设计思维这节课中, 我发现这两个学科之间也存在着思维方法上的共享。思维方式在思维方式上,设计思维要求我们做到在理性思考与感性认知之间做出平衡。而在生命科学这门学科中,除了严谨的推理观察之外,对生命体内各种物质、各种机制作用的感知又是感性的。正如不同的人对一个作品的感受不同,不同的生物学家由于不同的世界观或者信奉的学术理念的不同,对新的生物学现象也有不同的看法。”
• 方法与方法论
“设计思维这门课程中,涉及到了许多设计中常用的方法--思维导图、头脑风暴等等,均可以被应用到生命科学的研究当中。对一个新发现的现象进行头脑风暴,以得到一个最为可能的解释;对已知的生物知识进行体系构建时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等等。因此,设计思维和生命科学有方法上的一致性。在方法论上,设计是从文字、图画、声音当中汲取灵感,通过大脑的处理,再设计出作品。而生命科学是从现存的问题或者现象中得到一个不成熟的想法,再在大脑中将这个想法转化成为一个可以实施的操作--实验,最后进行操作。总的看来,这两种学科都采用了“输入--处理--输出”的方法,方法论上存在相似性。”
• 如何获得更多有价值的观点
“在科学进步的过程当中,理论与实践发展的失衡,不同学科之间的发展失衡都会为新发现的理论或实验结果带来争论。在设计思维的头脑风暴中,参与者之间必须摒弃身份地位的差别,而在现在的科学领域,大部分学者都对学术界的泰斗极其崇拜,虽然在知识水平上双方都是对等的,但大多数人还是会愿意接受具有更高学术地位的人对新现象的解释。如若能够打破身份差异的拘束,生命科学领域或许能够以更大的包容性对待所有人的观点,获得更多有价值的理论。”
《大众文化的生产与消费》
授课教师:鲍晓群
教师感言:
本课程从同学期末论文和课中作业看,基本达到了教学目的。学生对大众文化生产与消费的理论和运作有了基本掌握,尤其是如何应用批判性思维分析大众文化的相关问题。对中国理工型大学来说,如何适应国际趋势,培养复合性前沿人才,探索构建跨学科的教学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就此有几点感想:一)如何建立现代知识体系、学习方法,其中特别是面向未来的学习方法;二)如何探索具有上科大特色的跨学科教学模式;三)如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善于交流的学风;四)如何培养学生勇于、善于创新,并为他们创造创意实验条件;五)如何倡导学生养成多读书的风气。
课堂风采:
课堂辩论赛
《色彩理论和应用》
授课教师:王颉
教师感言:
2020年秋季学期“色彩课”的侧重点是色彩创作,围绕一个概念、主题、情绪或故事进行图像转换,学生们自己创造符号形象,组织构图,设计色彩搭配,方案草图经过反复修改和深化后,方才进入创作的实施阶段。整个过程异常的艰辛和折磨,这门课并没有因为是理科生的艺术通识课程而降低任何难度,相反,对于很多创作细节都提出了苛刻的专业性要求,不断的修改、推进和完善。同学们投入了巨大的时间和精力,无论是体力还是意志力,已接近于极限。从作业效果看,他们的这份付出,收获了惊艳的成果,很多作品即使放在一般性专业设计院校亦不逊色,甚至别具精彩。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的背后,我看到了他们的智慧、才华、素养、契约精神和死磕到底的顽强意志……从去年10月份课程开始到今年3月初,即使放假过年期间,教室一直充盈着同学们努力创作的身影。很荣幸与他们曾经一同奋战,希望这段艰难并快乐的时光,这些色彩缤纷的画面,记录着、预示着他们绚丽的青春、美好的未来。
刘欢同学作品
戴圣琪同学作品
陈颖怡同学作品
顾钰同学作品
罗雨威同学作品
《视觉叙事》
授课教师:王搏
教师感言:
视觉叙事这门课程的主旨是训练学生用以图像为主导的形式讲述故事。从学生作品来看,其中的视觉形式包括影像、3D建模、漫画和电影分镜,这些形式几乎涵盖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这种多元化的视觉表现形式也是我开课之初就希望看到的效果。这门课程包含的艺术理论和技巧具有相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学生不但要熟悉电影镜头的基本语言,还要在创作过程中把文本巧妙的转换为图像。若是影像创作,则需要在布景、灯光、镜头调度、剪辑乃至表演方面苦心经营;若是分镜和漫画创作,则更要在绘画的造型、构图、色彩以及风格方面广泛参考、仔细推敲和耐心打磨。能够综合上述诸多能力才能产出较为成熟而完整的视觉叙事作品。毫无疑问的是,我认为同学们在极短的暑学期课程里创作的作品不但达到了我所预期的标准,甚至给我带来了很多惊喜!我相信其他人也会从你们的展览中看到你们的努力和才华!
同学作品展示:
The Tree and The Vine / 褚刘薇
铁男孩 / 李笑风
秘密花园 / 杨嘉洁
《交互设计心理》
授课教师:Predrag Nikolic
教师感言:
The applied hybrid teaching method allowed to detect the students’ needs, level of the field understanding and weaknesses in the early phase of the course. As such course is customized
and focus on maximizing acquisition of the skills in the specific segments of UX de-sign rather than giving general overview and generic approach to design problem solution. Significant focus was given to corporate design culture and team work as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ir futur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课程作品
《初级交互设计》
授课教师:西野裕树
课程作品展示
《数码产品设计》
授课教师:杨华
教师感言:
《数码产品设计》课程是一门交互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整个课程向学生教授互联网应用产品设计的全流程。学生需要了解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要素,并经历用户体验/交互设计/UI设计等关键知识点的学习和设计实践。由于我们开设的是一门针对全校的选修课,因此学生来自不同专业背景,其中包括信息学院、生命学院、物质学院的同学。然而交互设计本身也是一门跨学科性很强的专业,因此课程中学生通过团队的协同完成了不同主题的作品,内容包括智慧教育、社区创新服务、医疗健康、效率工具、社交、VR虚拟现实、游戏和艺术装置等。
同学作品展示:
创意技术实验室展示
创意技术实验室(Creativity Labs and Studios)下设多个不同领域的科学技术实验室和艺术设计工作室,致力于建设成为融合智能科技、设计与艺术的跨学科、创意型、重应用,并具有高度社会责任和使命感和国际辨识度的科研平台。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实验室
AIDA Lab
AIDA实验室展示
智造系统工程中心
CASE Lab
格栅结构 / 钛合金Ti6Al4V
戒指 / 青铜
换热器 / 树脂
娱乐创意研究实验室
CEL Lab
在线教育互动demo说明
综艺节目中的新技术运用
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
DIV Lab + arc/sec Lab
技术支持 MARS Lab and CASE Lab
超声波耳语 声音互动装置
展览空间
展览策划:杨 华
创意与艺术学院于2017年11月正式成立,简称创艺学院。本学院旨在通过融汇艺术与科技的课程与活动,为年轻学子搭建开拓性研究、实验、交流、成长和突破的孵化平台。建成国内最前沿的、与国际充分交融的、以领先科技推动艺术领域创新的高等教育学院,为挑战传统的年轻一代艺术创意人才提供开拓性研究、实验、交流、成长和突破的平台,以期为中国乃至全球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的跨越带来新的灵感和动力。关键学科布局:智能设计、娱乐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