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成果 课程成果

部分创艺课程介绍


《交互设计概论》


该课程为创艺学院交互设计辅修专业必修课;更多辅修专业信息,请关注后续邮件通知。


围绕“数码媒介”对“交互设计”的概念进行详细解释,从交互设计的定义开始到发展历史、行业应用、设计流程、工具等方面出发,并简要讲述交互设计需要了解的其他知识,如人类工程学、心理学、认知科学、社会学、图形设计、产品设计等,配合诸多国内外优秀的案例,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交互设计”入门学习基础。



任课教师


杨华,上海科技大学创艺学院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执行主任,毕业于德国杜塞尔多夫科技大学皮特贝伦斯建筑与设计学院信息传媒专业,德国注册设计师。主要研究方向:用户体验、交互设计及新媒体艺术。多年从事大学教育,培养学生就职国内知名互联网企业从事用户研究和交互设计。个人艺术作品在世界范围展出,并在数字媒体领域获得多项国际奖项。



高鸿晟,智能虚拟设计实验室王受之组工程师,曾自主创业新媒体设计及艺术领域,前腾讯CSIG云与智能产业事业群视觉设计师,站酷推荐设计师,曾获2018“未来杯高校AI挑战赛”生活设计组总决赛 一等奖、第二届“国青杯”全国高校艺术与设计展评 一等奖。研究方向涵盖UI/UX设计、3D视觉设计、用户体验设计、影像设计等设计工作。


《数据可视化》


该课程为创艺学院交互设计辅修专业选修课;更多辅修专业信息,请关注后续邮件通知。


数据可视化,可以看作是一种翻译,即将数据(语言)翻译成图形图像(语言)。翻译的最高标准是“信达雅”。可视化也要做到“信达雅”,力求忠实、 有效和优美(信:从数据转化到可视表示时不歪曲,不误导,不遗漏。可视化要忠实地反映数据里面包含的信息;达:可视化的表现方式自然有效,清楚易用,容易上手,帮助用户达成目标。可视化要有效地帮助用户找到有用的信息。雅:系统要充满美感,给用户优雅的体验。)本课程将带领学生们在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大数据时代,如何通过数据可视化充分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让人获得洞见。



任课教师


李权,上海科技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助理教授(终身教授序列)。从事大数据可视化及可视分析、数据科学、可解释性人工智能、数据故事、人机交互及计算社会科学。他于2019年在香港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获得博士学位。他曾任职于微众银行人工智能部高级研究员,从事人工智能及可视分析、可解释性机器学习以及人机交互技术的研究,并开展相关技术在金融风控、智慧零售、智慧城市、社交网络、在线游戏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与落地。读博期间,曾获得港科大工学院PhD Fellowship及 Top RPG (Research Post-Graduate) 荣誉。任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可视化与可视分析专委会委员,IEEE VIS Paper程序委员会委员、ChinaVis论文国际程序委员会委员、IEEE VIS, EuroVis, PacificVis, ChinaVis, ACM CHI/CSCW及TVCG等顶级学术会议期刊审稿人。他曾任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访问研究员及网易游戏资深研究员。他的学术成果发表在IEEE VIS, EuroVis, IEEE PacificVis, ACM CHI, CGF, TVCG等可视化及人机交互顶级期刊和会议。


更多信息请见:http://faculty.sist.shanghaitech.edu.cn/liquan/


《戏剧构成》


剧场是有限体现无限的造梦空间

舞台是有形体现无形的时空交汇点

演员是内心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转接口

导演是连接角色与观众互动间的设计师

欢迎热爱戏剧的朋友来到“戏剧构成”空间



让我们

用语言

用动作

用音效

用音乐

用光电

……

用一切

来讲述

属于你的故事!



该课程从表演、导演、舞美、制作等方面综合排练一出戏剧作品作为学生的学习进程。对戏剧、影视、游戏等娱乐设计专业感兴趣的同学,欢迎加入周老师的“Team Game”。



任课教师


周涛,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长期从事戏剧导表演、编剧、戏剧史研究,复旦大学艺术教育中心副教授,复旦剧社指导教师;第七届上海文学艺术奖·青年艺术家、上海戏剧家协会理事、中国戏剧奖优秀编剧奖获得者。


《创意提案与表达》


这是一门教授公开演讲和演示技巧的课程,学生可以如何自信地与他们研究领域的新客户和潜在客户沟通。



每周的课程都会有现场演讲和多媒体演示,学生将学习提高清晰表达、信心和魅力的技巧。 作业将包括简短的基本介绍、商业演讲或家庭聚会,以及如何创建、测试和提供强有力的演示文稿,以帮助你在工作中和毕业后的沟通能力。



任课教师


Andrew Gormley从1996年开始担任故事叙述者和设计师。他在罗德岛设计学院学习插画和动画。大学三年级,他远赴罗马读学习艺术史和绘画。他曾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拉德克利夫学院学习写作。搬到洛杉矶后,他在《恶搞之家》中担任动画师。他是迪士尼《101 忠狗》第二部分的首席场景设计师同时为多部游戏、广告和电影工作室工作。他还在洛杉矶的电影公司做顾问。他喜欢旅行和讲故事。


《3D动漫初级》


这是一门基础课程,课程目的为设计和制作准确且吸引人的3D模型。课程将介绍素描、粘土原型制作、扫描、3D 建模和 3D 打印的整个流程,最后将介绍软件中的 3D 渲染和动画。本课程将指导学生完成想象、绘图、用纸和粘土制作原型的过程,最后,使用 Blender 和 Mudbox 等软件制作可用的动画资产或 OBJ 文件进行生产。


任课教师Andrew详细介绍见《创意提案与表达》。



《视觉设计应用》


授课老师有视觉设计的专业背景、多年广告公司品牌管理与设计咨询公司的商业经验。


课程的两个核心目标:

1,学术相关写作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视觉化提升;

2,升学就业所需的CV和作品集、创业品牌系统的建立与营销、商业报告写作等所需要的视觉解决方案。


课程内容:

视觉设计所需的基本知识、设计法则、设计技巧和设计规范。授课内容包括图形信息、字体符号、色彩感知等核心要素,并辅以相关应用性软件如Photoshop、Illustrator等软件的基本操作。课程中会包含大量作品和商业案例的设计讲解。



关键词:

视觉设计简介 / 形态的构成 / LOGO与字体 / 色彩的运用 / 视觉与符号 / 逻辑与创新 / 数据视觉化 / 视觉与界面 / 视觉与信息


《出行产品设计创新》


授课老师有近十年的各类交通工具(汽车/自行车)设计经验。


课程从日趋智能化和潮流化的“单人交通工具”和周边产品出发,去展现产品设计所经历的手工艺、机械化生产和定制化路径,以及最新的工艺、科技和潮流文化产生的创新力。最终从新的思考位面来理解设计变革与创新。


课程由专业知识、视频影像、实物展览和专家分享组成。邀请运动学专家、交通工具设计师和相关智能产品设计师亲临课堂讲解。涵盖相关领域的设计历史、美学、工艺、材料、品牌、文化、以及前瞻性产品创新性开发。



关键词:

视觉设计简介 / 形态的构成 / LOGO与字体 / 色彩的运用 / 视觉与符号 / 逻辑与创新 / 数据视觉化 / 视觉与界面 / 视觉与信息


任课教师


廖树林,上海科技大学创艺学院 教学副教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和英国伯明翰艺术设计学院。在中国美术学院执教超过十五年,曾服务于丰田、雷克萨斯、现代、松下、三星、中国国家博物馆、上海进博会等多家国内外顶尖企业与机构,并在上海多个美术馆担任演讲人。


《无障碍创新和设计》


本课程将与UME(一家专注于开发新型交通概念的公司)合作,为有生理缺陷的人群设计城市智能交通工具。这是一门基于小组项目的课程,每个小组由3位成员组成,将分别承担设计、工程和市场营销策划的角色。



在这门课上,你将:

1.了解真实的产品开发流程;

2.拓展设计思维,全面考虑设计吸引力、技术和商业可行性;

3.开发新的产品概念,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



任课教师


Shimon Shmueli,创意与艺术学院教授,体验与情感设计实验室的联合主任。他拥有工业设计,工程和管理的研究生学位。他来自以色列,也曾在美国度过其职业生涯的大部分时间,曾在IBM的研发和市场管理职位以及消费电子和生物医学公司的副总裁兼CTO。他对教育充满热情,并曾在几所大学教授本科和研究生课程。


《材料创新趋势与应用》


《材料创新趋势与应用》课程是一种对于产品的CMF(Color,Material & Finishing)颜色、材质与工艺予以综合考量与创新的设计研究。CMF应用包括工业设计、产品设计、建筑设计、环境设计、服装 设计、包装设计、珠宝设计等众多领域。



课程针对学校高年级学生,围绕三个方向展开:首先,对CMF的色彩趋势,美学趋势等研究,熟悉掌握一些设计研究工具,其次,对各种材料进行探索实验,例如对自然材料进行复合处理,对于表面效果进行数字化设计,甚至可以探索利用AI技术进行实验,最后基于绿色可循环角度对环保特性的回收材料或再生材料的色彩和质感展开研究与应用探索。


任课教师


杨继栋,创新实践者,毕业于清华大学和江南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二十余年设计创新教育及设计管理经验,深耕智能科技产品、时尚消费品的创新研发,在品牌策略、用户体验与交互设计、新材料研发创新等领域拥有大量成功实践和丰富独道的洞察,为包括美国陶氏,英特尔,飞利浦,博通芯片,小米等世界500强企业提供创新设计服务,屡获得德国IF、REDDOT设计奖,日本GOODDESIGN,美国IDEA等国内外设计奖项。


《影像艺术语言》


本课程将从认识动态影像开始,教师讲述影像作为艺术表达媒介的发展脉络,以及影像艺术语言的美学意义。同学们再以影像的记录功能为切入点,进入实际操作为主的创作练习,以技术、技巧练习带动不同表达方式的体验,课程结束时可以初步掌用握使用影像进行艺术创作的基本能力。


任课教师


祁震,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博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法国北加莱海峡大区高等公立美术学院(École supérieure d'art du Nord-Pas-de-Calais),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参与教学工作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