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1月12日~12月10日
地点:E408影音室&E307教室
多元艺术策划工作坊
工作坊导师、主讲人:杨紫
项目策划、主持人:王颉
主办单位:创意与艺术学院
时间:2022年11月-12月
多元艺术策划工作坊已于上学期末顺利举办,共有35名学生积极报名参与。本次工作坊以博斯作品《人间乐园》——承载着海量文化元素的艺术史经典联画——作为底本,通过杨紫老师的讲解,使学生在对艺术作品充分了解基础上,以自愿分组为原则,围绕着该作品的图像、故事和知识进行拆解重组。
耶罗尼米斯·博斯《人间乐园》
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与想象力,创造性的剪切、使用和组织这些元素,制作纪录片、话剧、影像、模拟展示方案,并以展览的形式共同展出这些作品。工作坊时间为期5周(每周一次),互动式教学、实践、讨论和讲座等方式相结合,帮助学生了解和学习艺术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艺术鉴赏和作品制作,参与展览策划和展陈设计,使学生在立体丰富的艺术生态环境中充分体验其中的挑战与乐趣。
第一次课记述
课程初始,杨紫老师从自身经历谈起,讲述了他在大学时观看艺术展览的精神体验,并伴随着强烈的兴趣踏入艺术界,到如今成为一位独立策展人的大致历程
接下来的课程时间,杨紫老师让学生们尝试着用语言或文字描述艺术圈的生态构成,学生纷纷列举出所知的各类角色 —— 艺术家、观众、收藏家、画廊、机构、拍卖行、媒体等。杨老师解释并描绘了各个角色的相互关系,使大家对于艺术系统是如何运作的,有了一个既概括又立体的认识。这些内容恰恰呼应了在之后的几周时间里,学生分组进行的角色扮演,通过艺术家、美术馆和媒体人的角色演绎,相互作用与配合,在课程结束前完成作品创作及一个小型的主题展。
杨紫老师讲解艺术圈的生态构成
随后,杨老师与学生一同探讨了艺术领域的一些基本命题,如:什么是艺术,艺术的作用与性质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或许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答案,具象的规则难以规定艺术的边界,而以哲学与宗教研究为背景的杨老师,给学生提供了他对艺术的理解模型:土地、树木、建筑、布匹纤维、纸张、声音、光线种种皆为物质,其存在无关任何生物的意志;而语言、货币、数字作为符号,它们在物质世界的基础上因人类活动而存在,存在于个体或群体的思想中。而艺术则在两者之间,可以看作物质与符号之间的桥梁。
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讨论
艺术家可以借用任何物质材料创作,而创作的目的和结果却绝不仅仅是令物质以另一种方式存在;观众欣赏艺术作品,他们所看、所闻、所触都是物质,但却能在其中感受到精神上的触动、共鸣与拓展。艺术家私密的记忆与概念、或人类群体共享的符号,以艺术为手段、物质为媒介得以呈现。学生们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着激烈而令人心颤的思想碰撞,这些关于艺术的乐趣和思考让人沉浸其中。
学生们认真听讲并适时记录重点
第二次课记述
杨紫老师让学生们以扑克牌抽签的方法,将全班分为4组,分别扮演两位(组)艺术家、一组美术馆和一组媒体人,故事背景即为“梅花”美术馆计划举办一个以博斯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展,分别邀请了“红心”艺术家和“黑桃”艺术家以《人间乐园》为主题各自创作一件(组)作品,并在开展时邀请“方块”媒体进行采访与报道。在进行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生将会更加深入地理解艺术系统的运作方式。
杨紫老师讲解艺术系统的运作方式
为了使学生们对艺术展主题有更加深刻的了解,杨紫老师给大家放映了纪录片—《博斯,梦幻花园》,该纪录片详细讲述了博斯代表作《人间乐园》背后的故事,其中隐藏着各种符号及内容联系等。放映结束后,两位艺术家组从《人间乐园》中提取引起自身共鸣的主题、图像、符号,展开想象力,讨论创作思路和对于场地和材料的设计与需求,并且与负责场地和采购的“美术馆组”进行沟通,而“媒体组”则记录着艺术家和美术馆的创作交流过程,为其后的采访做准备。
学生们进行角色扮演
工作坊导师简介
杨紫
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
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
曾任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展人及公共实践总监
2020年首届“希克中国艺术研究资助计划”研究学人
并担任画廊周北京评委
2019、2021年担任年度华宇青年奖初选评委
杨紫具有多年艺术评论写作及策展经验
2011年任《艺术界LEAP》杂志编辑
并长期为《艺术界LEAP》、《艺术论坛》中文网
和《艺术新闻中文版》等杂志撰写文章
创意与艺术学院艺术驻留项目
(Artist In Residence)
2022年秋季上科大创意与艺术学院举办第一期艺术驻留项目,特邀独立策展人、艺术批评家杨紫在学校进行为期8周的在地访问,对科研实验室进行深入走访交流,同时以工作坊、讲座、对谈等形式参与教学,并与多学科创作组开展科研、创作与展览活动。